您好,欢迎光临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官方网站,咨询电话:020-83870387  

 


今天:2024-4-24 星期三 

医疗美容行为背后的心“结”
发布日期:2014-5-21  阅读次数:4056  来源方式:医疗美容杂志社

导语:“整形成瘾”这个“专有”名词随着现今社会对医疗美容需求量的增长,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公众眼中。而人们看到这个词的第一印象多为“不寒而栗”,因其“瘾”的不可控制性。但这种名词也只是将林林种种的、接受医疗美容治疗的求美者心态,表达出万分之一。究竟这类人群的心理呈现如何的状况,这其中又折射出中国大陆医疗美容行业发展中怎样的问题,这才是“视角”所在。
 
变化多样的“整形”心理
 
求美,人之天性。今天医疗美容技术的纯熟程度,更是让这种天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西方人对待较小的医疗美容手术就像是“搽胭脂涂粉”,这种心态上的转变也正是整个人类社会对自身形态的观念转变。所以,今天为追求形象上的“改观”而接受适当的医疗美容手术的消费者心态是普遍而又无可厚非。
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有专家将整形人群的心理大致分为6种:单纯求美型、要求过高型、敏感多疑型、强迫意识型、缺陷障碍型、缺陷恐惧型。
其中,要求过高型、强迫意识型与缺陷恐惧型三种整形心理,人数占比较少,但其情况的复杂程度往往令医患双方都苦不堪言…… 
要求过高型:王女士,一位三十岁左右的职业女性,常年在外奋斗。近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原本对自身容貌还算满意的她,毅然决然的进入北京一家部队医院的整形科室,并要求该科室整形医生将其面部颧骨加高,眉毛提升。医生在对其面部条件仔细观察后,发现她原本清秀的面目,接受这些手术项目并不会达到“美化”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美学上的“不协调”,所以得出求美者不适合进行这些手术项目的结论。而王女士却执意要求医生按照她的要求进行手术,并给出了这样的形象改变可以帮助其重振事业的理由。原来,王女士近来工作不利,一位朋友告诉她这样的形象改变可以使她躲过“事业劫”,所以投靠无门的她竟然选择了相信这样的说法,前去整形。
经专家介绍:“王女士这种整形心理属于‘要求过高型’,而抱有这类整形心理的人群对手术效果的要求则过于苛求,究其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感情失败的家庭主妇,整形也会成为她们情绪慰藉的一种途径;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去接受医疗美容手术对自身形象的改造;部分演员因为想要符合某一特定角色的要求而去整形,他们将这种行为看做一种投资,目的性极强;有些受术者的审美较普遍意义上的美学标准有所偏差;而另一些受术者由于对原本身体条件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要求接受改造的部分非常‘完美’,从此接受周而复始的整形手术;更有爱美者因为一次局部整形手术的成功而尝到“甜头”,从此‘迷上’整形,全身上下多处动刀等等。这些都是拥有‘要求过高型’整形心理的人群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的动机。
湖北黄石的王琴女士,年近六旬,因为她坚持要将自己变成“赵雅芝翻版”而引起舆论关注,得名“励志婆婆”,这就是典型的“要求过高型”整形心理。而近年来韩国明星向我国的输出,也加剧了“明星脸”追求下的“要求过高型”整形心理的扩张。这类人群往往没有充分估计自身条件以及与目标人物之间的环境、文化等差异造成的气质区别。之后,手术结果也大多不尽人意。
强迫意识型:无缺陷的整形美容受术者大多属于追求完美型人格,或者更深程度的偏执型人格。他们往往因为以往的经验、与别人观点的差异、动机与需要、敏感、情感与情绪等因素的作用而过分关注机体某一个部分,而忽略整体的和谐。BDD(体像障碍/形貌不良妄想症/身体畸形性疾患)就是一种此类人群心理状态对应的精神科疾病,指客观身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而个体想象出自己的缺陷,或仅仅存在轻微的缺陷,而将轻微的缺陷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的心理病症。该病患者强烈认为自身机体部分器官(属正常形态范围内)过于难看,例如:鼻子肿大、眼睛歪斜等,频繁观察自己,关注别人评价,掩饰自身的缺陷等。患者通常过于注意这些“缺陷”,反复依靠医疗美容技术来对其矫治,术后结果却难以满足患者要求。因此,常常抱怨医生或其他原因导致手术失败,强烈要求重新接受手术矫形。“这一类的患者整形心理我们称之为‘强迫意识型’。今天我们经常听说的‘整形上瘾’现象多是出于此种心理的消费者人群。”经专家介绍,“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常常会令医疗美容医生感到头痛。一是,患者过分注重部分而忽视整体的协调美感;二来,受术者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审美偏差;三者,超出自身机体条件的局部整形手术往往效果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鉴于这类人群的心理状态,接踵而至的手术计划应在预料之中。对于这一类型的受术者,医生应当负起责任,建议其在接受手术前,先去咨询心理医生。如果情况十分严重的话,就必须借助药物的疗效,比如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药物治疗会对50%——70%的患者起到作用。”
缺陷恐惧型:广东河源市的“毛人”家族因出生两个完全不同的男孩双胞胎而备受关注,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这个家族中,爷爷、父亲、姑姑以及双胞胎中的一个小男孩都存在“返祖”现象,浑身黑毛的覆盖率高达90%。而当探访的医生注意到他们时,首先感到的是父亲与姑姑均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急需心理治疗。而三岁的小“毛孩”也已经因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开始变得不愿出家门以及存在自残行为(为去除身上的黑毛)。这样的病例对于整形医生来说,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
 
不宜取的“整形”心理
 
 
 
美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个体自身的美丑,由其主观判断得出结论,因其主体的价值观、美学标准、审美能力以及社会文化导向等等的不同而异,而人类的主观有时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有义务对其进行疏导校正。所以,专家建议,体像困扰作为求美者的特征需要被重视,医生在行医之前要分辨消费者的体像困扰的由来,如果确定其不具备接受医疗美容手术的正确心态,应建议其在接受手术前先咨询心理医生。
而美容心理咨询正是希望通过术前的心理分析来理性的分辨出适合接受手术的消费者以及对将要接受手术的消费者非常规心理进行干预。这样既能够帮助医疗机构鉴定和筛选求美者,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又能够对非常规求美者进行针对性地心理护理。通过使求美者了解医学美容的基本知识,确认自身容貌、形体的真是情况,明确治疗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起到帮助求美者克服体像问题、作出合理选择以及对求美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情绪疏导、治疗一些严重心理障碍的美容病人的作用。
专家介绍:“在一些医疗美容技术先进的欧美国家,医疗美容机构十分注重对求美者术前的心理咨询以及术后的心理跟踪,确保求美者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接受医疗美容手术。而且他们的医生会反复与受术者沟通,在彼此取得一致意见后开始手术,同时要求受术者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各种手术结果。术后对求美者的心理进行跟踪,以帮助受术者术后维持稳定的情绪。我国在这一方面,尚处在‘幼儿期’。随着行业发展,心理学的科学运用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成功的整形手术,除了要求有实力的医院、医生全力保证手术成功、对求美者的心理进行呵护外,还需要求美者有良好的整形心态予以配合。所以,受术者也应该在术前充分了解医学美容常识,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积极调整术前心态以及做好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手术结果的准备。术后则应该与主治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保持联系和配合,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打消手术后焦虑不安的情绪,预防伤口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而以下情况的消费者,则不建议其接受医疗美容手术:
1、别人规劝,并不明确自身形象需求而决定接受手术者。比如说,外界盛行某项医疗美容技术,身边的朋友将其奉为“时尚”进行宣扬,经对方鼓动而决定接受这项技术的情况。
2、因受挫、失利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情绪过分波动者不宜手术。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个体正常的判断力,使其无法正确认识自身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3、整形多次未满意者。在这类人群中,多次整形原因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因先前手术的失败而陷入二次整形、三次整形、多次整形导致机体受损而无法修复,求美者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其二是,对手术期望过高,要求完全相似于“模板人物”或苛求“完美”。例如:十分欣赏某一明星或机体某一部位的特定形态,希望自身情况完全相似于他(她)或这种部位形态。这种情况的求美者忽略自身的机体条件以及后天气质的养成等等因素,想法脱离现实。
4、存在BDD(体像障碍/形貌不良妄想症/身体畸形性疾患)情况的人。因其本身出现异常心理,所以解决其心理障碍才是“对症下药”。
其实整形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解决的是心理问题。想要完成“蝶变”的华丽转身,首先要了解医疗美容行为背后的心“结”。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医抗衰老重在养肾    下一篇:利用激素、干细胞、鲜活细胞等方式抗衰老的细胞疗法  

协会结构 | 人员构成 | 专家简介 | 入会申请 | 下载专区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 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
电话:020-83870387  邮箱:gds_zxmrxh@163.com
地址:广州市陵园西路56号  邮编:510055
粤ICP备14043137号